藏医对痛风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痛风—藏医最拿手治疗的疾病病种之一,藏族人民普遍有着强健的体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客观上造就了藏族人民的强健体魄,与此同时,传承3000余年的神秘传统藏医医学也为藏族人民的健康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藏族人民在艰苦的高海拔、
痛风—藏医最拿手治疗的疾病病种之一,藏族人民普遍有着强健的体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客观上造就了藏族人民的强健体魄,与此同时,传承3000余年的神秘传统藏医医学也为藏族人民的健康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藏族人民在艰苦的高海拔、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生存,饮食也多以高热、高脂食物为主。所以藏族人民患风湿、痛风、颈腰椎病等的几率很大。藏医用十味乳香丸的组方治疗痛风取得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藏药也经历了千年的验方,安全效果佳。
藏医对痛风的认识
“摘 ”藏语意为以两个肘关节和两个脚拇指为主要发病点的疾病 ,即通常所说的 “痛风 ”。藏医理论 认为 “摘 ”是以三大基因 (即:隆、赤、培根)的功能紊乱 、代谢失衡所致,尤其是隆的代谢出现极为严重的失调及缺乏,而导致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偏高。
因为在代谢过程中培根主要参与代谢甜性物质 ,赤巴参与酸性物 ,而隆要参与赤巴的产物酸性物质的进一步代谢 、分解质将酸性物质通过细微脉道进入肝脏进行完全的代谢 ,而后分解经血液到肾脏排出体外 ,而隆的失调将会导致大量的酸性物质进入肝脏 ,把守肝脏的赤巴也随之受到代谢的影响无法进一步分解 、精华和代谢酸性中的细微物质,并在肝脏里堆积,合成大量的尿酸 (酸性物质),并进入血液缓慢到达肾脏,肾脏也无法负荷过重的任务,无法排泄彻底,再次进入血液,致使血液酸性偏高,故三大代谢基因在食物消化 、吸收、运化过程当中由于受到饮食 、起居的不规律 、不协调而导致紊乱 。
藏医学认为痛风的病因
藏医学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有远因和近因两个方面的致病因素。所谓的远因遗传因素,同时也包括了个体的体质、形态、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心理、性格等因素。藏医将人体分为七种不同的体质、如:隆型、赤巴型、培根型、隆赤巴合并型、隆培根合并型、赤巴培根合并及三者合并型等七种 。其中赤巴培根合并型相对来说患痛风可能性较大 ,即为痛风高危人群 。另一个从近因来讲 ,吃的多 ,动的少是引起痛风的关键因素。
藏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案
《四部医典》 中指出:治疗的措施概括起来就有四种,即:饮食、起居、药物、外治。
1、痛风的饮食疗法
禁止食用偏酸性的食物,如:牛羊肉,动物内脏,虾蟹 ,啤酒 ,辣椒等调料 。大量喝水 ,少吃盐,吃一些清淡偏碱性的食物 ,如 :蔬菜 、马铃薯 、水果等 。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碱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有利。
2、起居疗法
适当运动 ,鞋子要宽松 ,不宜太紧 ,不要好吃懒做。坚持适宜 的体育锻炼,防胖减肥 ,心态平和,增强人体体质和抗病能力 ,就会远离痛风 。
3、药物疗法
“十味乳香丸+二十五味儿茶丸”痛风经典组方,方中配伍大量解毒祛湿、清热燥湿的药物,祛除关节鞘膜间的多余黄水;活血化瘀,改善尿酸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尿酸盐的含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可再搭配上其他的藏药,个性化制定服药方案。
藏医对痛风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来自:https://www.zangyaow.com/zyyzxwz/10096.html